轉發:三十載堅守筑坦途 匠心護路保民安——全國先進工作者楊紹軍
公路暢安的堅定守護者
1991年,楊紹軍投身公路養護工作。3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在G320線和S237線上,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公路人“養好公路、保障暢通”的責任和使命。
東風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壩,這里酷熱潮濕,常年高溫天氣180天以上,夏天地表溫度可高達50℃,蚊蟲數量多,經常有眼鏡蛇等毒蟲傷人。在惡劣的環境下,楊紹軍帶領著同事們,日復一日地補路面、清邊溝、剪樹枝、維護公路設施,用心用情用力保障駕乘人員在管養公路上平安順暢通行。
“無災不成年”的云南,自然災害頻發。每遇災毀,楊紹軍總是沖鋒在前、帶頭苦干,帶領同事克服困難,出色完成搶險保通任務,成為群眾心中的公路“守護者”。
2023年5月2日
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發生5.2級地震,正值汛期,G320國道沿線多處山體崩塌,抗震救災物資運輸受阻。楊紹軍立即帶領搶險隊員沖到災情現場展開道路搶通,經過8小時連續奮戰,打通了生命線,確保了抗震救災車輛和物資第一時間到達震區。
2024年8月30日晚
強降雨致G320線K3303+150處山體大面積坍塌,交通中斷,車輛人員滯留。楊紹軍帶領搶險突擊隊趕赴現場勘查、制定搶通方案、疏導人員。當得知一輛救護車護送特殊血型待產孕婦急需前往醫院時,他當機立斷,組織破碎錘、裝載機、人員齊上陣,緊急開辟生命通道,護送孕婦安全通過,被其家屬稱為“救命恩人”。
2024年9月2日
連續暴雨致G320線瓦窯至老營路段20余處坍方,交通中斷,一輛拖掛式大貨車深陷泥沙之中,傾盆暴雨不停,靠山一側稀泥夾雜著碎石繼續在車子一側堆積,另一側是高達數十米的懸崖,司機驚恐萬分。為盡快將被困車輛、人員救出,楊紹軍帶領搶險突擊隊采取坍方兩端齊開工方式展開緊急救援,經過努力,被困車輛及人員成功脫困。
楊紹軍(右一)
面對社會各界的贊譽,楊紹軍始終保持著公路人特有的質樸,他說:“養好公路、保障暢通是我們的職責。”
創新浪潮的奮進領航者
作為“楊紹軍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頭羊”,面對諸多榮譽,楊紹軍總是說:“我取得的成績,是大家齊心協力、集思廣益的結果。”
楊紹軍(左二)帶領團隊制作研發“瀝青路面開槽灌縫細集料撒布車”
作為云南省交通行業首家以培養公路養護技能人才為宗旨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楊紹軍用自身對公路事業的熱愛和對養護技能精進的“鉆”勁,影響帶動了一批又一批公路人。他勤學習、愛思考,經他改造過的養護機械、生產工具,既能節約人力物力又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他的帶領下,公路一線養護工人對“小發明、小創造”的熱情高漲,近幾年先后完成熱拌瀝青混合料運輸保溫車、挖掘機小鏟斗改造等技改項目共30項。多項改造榮獲云南省交通運輸系統創新發明獎以及被評為“四新”技術、“五小”活動實用可推廣項目,并為單位節約資金累計六百余萬元。
楊紹軍(左一)帶徒處理路面裂縫病害
楊紹軍始終秉持“守正創新”發展理念,他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公路養護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認真履行保山公路局“公路養護”技師工作站成員的職責,2020年以來,先后帶頭參與保山公路局泡沫混凝土技術在高原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中的應用、復合改性橡膠瀝青混凝土薄層罩面改善山區瀝青路面使用功能適用性等多個創新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充分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全局乃至行業職工創新工作不斷向前邁進。
楊紹軍常說“我的經驗技術是老一輩公路人的傾囊相授和從多年的養護實踐中得來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我所學技藝一代代傳下去。”
楊紹軍帶徒在自卸貨車上改裝綠化澆水及路面清洗設備
在他的“傳幫帶”作用下,以方豪、張在東、董志瑞為代表的徒弟先后獲得云南省第十八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技術狀元、云南省筑路機械操作工技術狀元、云南省公路養護工專業技能大賽團體第一等多項榮譽。
人民福祉的用心耕耘者
楊紹軍深諳“公路通,百業興”的發展密碼。2022年,云南省實施綠美交通三年行動計劃,楊紹軍抓住時機,帶領全體職工以“繡花功夫”著力打造S237線管養路段綠美公路,踐行生態養護理念,從創建實施到后期管護,從路面銑刨補縫到邊坡加固,從交安設施維護到路域景觀提升,累計修復病害路面17萬多平方米,補植喬灌木1萬余株。兩年多的精心管護,讓S237線成為串聯怒江大峽谷、咖啡莊園、民族村寨的生態走廊,為綠美云南、美麗中國建設增光添彩。
作為“保山市委聯系專家”,他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在管護好境內國省道公路的同時,他深知農村公路對于村民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農村公路病害修復工作,特別是面對一些地質條件差、環境復雜的路段,通過指導,許多破損、坑洼的路段得到了及時修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時期,他積極與地方部門、沿路村集體聯系,實施“公路+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愛路護路宣傳80余次,推動形成“全民護路、共建共享”新格局,東風所多年被評為“城鄉人居環境行動駐地單位評比一等獎”。楊紹軍每年都準時參加鎮兩會,交流和推廣公路養護管理經驗,為當地發展建言獻策,尤其在促進區域交通與沿線旅游資源、農產品融合方面,他總能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楊副鎮長”。
如今,S237線綠美公路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拍照打卡,很多村民開起了特色民族農家樂,在家門口銷售農特產品,村民們乘著交旅融合的東風讓“錢包”逐漸鼓了起來。楊紹軍用心守護著這條群眾的致富路,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為當地發展貢獻著力量。
楊紹軍用33年堅守,詮釋愛崗敬業;無數次沖鋒在前,彰顯擔當精神;一項項技術革新,展現創新實力;勤學苦練,鑄就大師風范。他的事跡,既是對公路養護事業的卓越貢獻,更是對全社會的有力激勵。這位平凡養路工,以實際行動書寫了不凡人生。
- 上一篇:轉發: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 2025/5/12
- 下一篇:云南宏鑫建筑公司工程案例 2019/8/19

